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绞吸挖泥船

价    格

更新时间

  • 来电咨询

    2020-8-19

李茂生
18263627707 | 0536-3811786    商盟通会员
  • 联系手机| 18263627707
  • 主营产品|尚未填写
  • 单位地址|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办事处北霍陵社区
查看更多信息
本页信息为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绞吸挖泥船”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绞吸挖泥船”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
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绞吸挖泥船。

绞吸式挖泥船排泥管



排泥管是定泊吸扬式挖泥船组成部分。挖取的泥浆利用泥泵的离心力从排泥管排至排泥地区。排泥管用6-9毫米厚钢板焊制而成,其直径是叶轮直径的5/2-1/3。其整个组成部分有船体内排泥管、水上排泥管、浮筒与囤船、陆上排泥管及其各种接头。

1.  

船体内排泥管

船体内排泥管与泥泵出口相接的部分是铸钢制的, 也有用铸铁制的。它从泥泵 出口处以1°-2°的均匀斜度向后倾斜甲板, 再以1°-2°向下倾斜直达船尾,疏浚挖泥船, 并以直管降至船尾端出口处, 如此可使泥浆的动能较充分地变成势能。然后用可旋转180°的弯管和球形接头或软胶接管与水上排泥管连接。

2.  

水上排泥管

水上排泥管与船体内排泥管之间用球形接头或软胶接管相接。每节管皆用一对浮筒架支承于水上。各管间如用球形接头相接, 则各管两端有边缘以便用螺栓锁紧。因球形接头重量大, 造价贵, 多用软狡接管。如采用软胶接管则各管端外 周焊有铁箍两边 , 用以套装软胶接管, 外用铁箍箍紧。

3.  

陆上排泥管

陆上排泥管是用球形接头与水上排泥管连接,挖泥船,将泥浆排卸至岸上。排泥管应具有管内耐磨、造价低、管理方便等特点。现在使用的排泥管有钢管和钢筋水泥管。陆上排泥管,有的架于木竹架上,有的平置于地面上, 如为固定管线多埋置于地面下。









绞吸式挖泥船使用说明



1、进入挖泥船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救生衣和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管线作业时需二人以上同行。

2、施工作业船只全船消防、救生设备、防碰撞及其他安全设施要---完整、适用并专人负责管护,平时不得挪着它用。  施工水域安全防护措施应与当地---协商制定、发布和落实。

3、施工作业船只其工作、行走平台、上层平台的四周护杆应完整,行走跳板要搭设牢固,并应有防滑条。

4、挖泥船及附属船只在航道、码头、港湾内拖航、锚泊和施工时,应按规定设置和显示信号并派人值班。夜间施工必须配足灯光照明。

5、船员应熟悉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了解当地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施工水域资料。察看排泥场,水源和退水设施。  项目部应组织制定施工方案、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控制措施并进行技术交底。

6、施工船只转移时,应由专人进行制定转移路线、拖带方式、工作人员岗位分工和船只编队等方案并经上级批准后执行。

7、施工船只作业,锚泊、停产及避风等船舶动作按现行<疏浚工程技术规范>中技术标准执行。

8、船员必须经过训练和学习,熟悉本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机使用说明书。


水库小型挖泥船利用水力的作用,将用高压水枪喷射出的水柱冲起的细砂在水泵的抽力作用下通过管道输送到目的地,水库挖泥船设计新颖,操作简便,适用于河道疏浚、湖泊水库清淤、围海造田、港口码头清理、抽砂等。近几年在黄河治理机淤固堤、围海造田、港口清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挖泥船,即清除水底沉积物的工具。动力一般有柴油机,电机两种。船体即浮体,采用拼装箱型结构。有清淤装置,绞刀式挖泥船,动力装置,传送装置等。由动力驱动清淤装置清除水底沉积物,由传送装置送出---置。

  小型挖泥船的尾部有两根钢柱,挖泥时将其中一根插入插入河底作为定位桩,绞吸挖泥船,用锚链拉动船身,以定位桩为中心,左右摇摆挖泥。使用河道挖泥船不仅而且成本较低。

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诚邀来厂参观。





绞吸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挖泥船由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提供。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www.kaixiangjixie.com)拥有---的服务与产品,不断地受到新老用户及业内人士的肯定和---。我们公司是商盟会员,---页面的商盟图标,可以直接与我们人员对话,愿我们今后的合作愉快!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100000204042.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07832194.html
     关键词: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